霜花满树,兰凋蕙惨,秋艳入芙蓉。胭脂嫩脸,金黄轻蕊,犹自怨西风。

前欢往事,当歌对酒,无限到心中。更凭朱槛忆芳容,肠断一枝红。

——宋?晏殊《少年游.咏木芙蓉》

听说,学校湿地公园的木芙蓉已嫣然开放,惹得路人不禁驻足欣赏它的优雅芳姿。

百花凋谢之期,却是芙蓉花开放之时,“不与百花争春红”,芙蓉花高雅、高尚、高贵,为深秋时节的华农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景。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木芙蓉的前世今生吧。

1命名缘由

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一日变化三种颜色,故又名“三变花”,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而又名“拒霜花”。

木芙蓉,开在霜降之后,十月就可以在江水边,看到她如美人初醉般的花容,与潇洒脱俗的仙姿。木芙蓉的花神相传是宋真宗的大学士石曼卿。宋代盛传在虚无缥缈的仙乡,有一个开满红花的芙蓉城。据说在石曼卿死后,仍然有人遇到他,在这场恍然若梦的相遇中,石曼卿说他已经成为芙蓉城的城主。因为在众多传闻中,以石曼卿的故事流传最广,后人就以石曼卿为十月芙蓉的花神。

2传说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妩媚娇艳,还特别爱花。有一年她去逛花市,在百花中她看到一丛丛一树树的芙蓉花如天上彩云滚滚而来,尤其喜欢。孟昶为讨爱妃欢心,还颁发诏令:在成都“城头尽种芙蓉,秋间盛开,蔚若锦绣。帝语群臣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

广政十二年十月,孟昶的绿化城市工程大功告成,携花蕊夫人一同登上城楼,相依相隈观赏红艳数十里,灿若朝霞的成都木芙蓉花。成都自此也就有了“芙蓉城”的美称。

后来,后蜀灭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赵匡胤掠入后宫。花蕊夫人常常思念孟昶,偷偷珍藏他的画像,以述思念之情。赵匡胤知道后,逼迫她交出画像。但花蕊夫人坚决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杀死。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所以芙蓉花又被称为“爱情花”。

3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

清雅的木芙蓉,古人对它的评价极高,许多诗人都对她赞誉有加,但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它是毒死炎帝神农氏的植物。

神农氏不仅教导人们播种五谷,解决了基本的民生问题,他还遍走深山大泽,找寻百草做药,为百姓治病疗痛,以减少民生疾苦。然而,最后他却因尝试一种红花而不幸中毒身亡。神农氏生前最后一句梗咽而出:这种在秋冬之际开放的美丽花朵是有毒的,不要入口!神农死后,人们为了哀悼他的猝死,并提醒大家不要重蹈覆辙,便将这种开红花的植物叫做“断肠草”,而这种要人命的花,不是别的,正是芙蓉花。

诗仙李白曾经为此写下:“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的诗句。这诗句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传说的真实性倒是不可知,只是小新内心很困惑,如果这是真的,那木芙蓉又怎么用来作为良药的呢?就当故事看看罢。

4现代科研与美学价值

木芙蓉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隶属锦葵科,木槿属,因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都有栽培。木芙蓉花色多为红色、白色、淡粉三种,各具姿态,常因外形姣好,对空气有较强的净化能力,被作为观赏花木,且植株易于繁殖,花期是在凄凉的秋天,花、叶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之效。

光照强度不同,会引起芙蓉花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木芙蓉的花早晨开放时为白色中午转为粉红色,下午又变为紫红。人们把木芙蓉的这种颜色变化叫“三醉芙蓉”或者“弄色芙蓉”。有些芙蓉花的花瓣一半为银白色,一半为粉红色或紫色,这种芙蓉花叫做“鸳鸯芙蓉”。这几年来,因为园艺科技的进步,人们培养了复色芙蓉花,使其花瓣上镶有彩边、彩色条纹、斑块、斑点等,花朵也更加硕大,花期也更为长久,整个植株更具有观赏价值和园艺作用。

贞操之毅,纯洁之美,秋冬盛开的木芙蓉印证了那句“你在或不在,我就在这里,傲然绽放”。

文字|新媒体中心蒋宇飞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图片|杨关福美哉华农图片网网络









































白癜风是什么样
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sj/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