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金银器盘
银鎏金莲塘纹盘 元代金银盘盏发现远多于台盏。盘盏的形制、纹饰与宋代相比,区别不算太大。就造型来说,宋代的异形盘盏如八方、椭圆等比较多,元代则不是很常见。《衢州文物精品》著录一副宋银鎏金莲塘纹盘盏,通高6厘米,盘长18厘米,宽4.5厘米;盏长9.8厘米,宽4.6厘米。盘内底作为承盘标志的圆心里錾刻相向而开的两朵折枝花,圆心之外的一周錾刻细密的水花以为涟漪,涟漪上面浮出八朵莲花和漾起的一圈圈水泡。盘上面坐一个与它纹样一致的椭圆形银鎏金夹层盏。珍珠村银盘高1.2厘米,口径16.5厘米,与衢州银盘相比,只是造型不同,即圆与椭圆之别。而它原为承盘也无疑义,虽然失盏。 宋银鎏金莲塘纹盘宋银鎏金承盘银牡丹花承盘 梅梢月纹之外,牡丹、菊花、蜀葵、芙蓉,都是象生花式盘盏最常取用的造型。这也是宋代即己流行的做法,如福建邵武市故县村南宋窖藏中的银鎏金菊花盘盏一副。又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中的一枚银艾叶式盘,就其形制来看,也是盘盏一副中的承盘。元承宋式而又加以变化,即元代的“象生”或更多一点装饰意味。 银盘高1.5厘米,口径16厘米。造型取意于重台牡丹,盘心打作花蕊,然后依次向外推出以弦纹分隔的四圈装饰带,内圈是向着花心翻卷合抱的一重花瓣而成凸起的浅台,其外打作一周缠枝牡丹,再外一圈为重瓣纹,外环是做成花口的小折沿,其上打作一周折枝花。外底楷书“乙卯罗明叔置”。银盘好似以锤、錾代笔写绘的工笔牡丹,盘心花蕊尤其刻画精细,中心三个波卷便是用作表现雄蕊花丝顶端的花药,是力求肖似的写实风格,不过依据盘的造型而表现为俯视的效果。中心的浅台原是用作承托酒盏,只是酒盏己失。同出尚有与它可成一对的银菊花承盘,与盘配套之盏也已无存。两件承盘的设计构思相同,惟将牡丹易作菊花,而在花蕊中打作一对相向而飞的小蜜蜂。同它意匠相似者,有澧县珍珠村窖藏中的一件银錾蝶赶菊纹盘,不过纹饰与工艺稍稍有异。即盘心不打作花蕊,而只是錾刻一只采花蝴蝶以示意,外环打作花瓣一周,花心之外契刻缠枝菊花,花枝间点缀蝴蝶与花鸭;花鸭,即《营造法式》卷三三《彩画作制度图样上》中列举的“华鸭”。其外复打造菊花瓣以为浅盘壁,近缘处装饰一周折枝花做成小折沿。盘高2厘米,口径16.8厘米。又湖南株洲市博物馆藏一件“辛卯陈荣卿造”金承盘,为元代物,造型与珍珠村窖藏银承盘相同而花心之外打作折枝菊花,花心錾刻两只舞凤,舞凤之间依然一对采花蝶。元代“辛卯”有二,一为至元二十八年(年),一为至正十一年(年),今推定此“辛卯”为后者。就制作工艺来说,这是最为工致的一例。 银牡丹花承盘银鎏金菊花盘盏银鎏蝶赶菊纹盘银芙蓉花承盘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名之一,这里的芙蓉是指锦葵科的芙蓉,与水芙蓉相对,它也称作木芙蓉,又苏颂《本草图经》称作“地芙蓉”,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称作“添色芙蓉花”,因金秋开放,故又名作“拒霜花”。花开后色由浅红转深红,迎霜带露,别具一种娇艳。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王安石《木芙蓉》“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滴胭脂色未浓”,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刺绣《黄荃画芙蓉螃蟹图》可以会得宋人对它的种种赞语。酒器中的芙蓉花式盘盏在诗人笔下自然也别见风致,如欧阳修《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中的“劝客芙蓉盃,欲寨芙蓉叶”,“叶”者,盘也。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中有银芙蓉花承盘一对,通常应有与它合作一副的银盏,如四川蓬安县南燕乡龙滩子村南宋窖藏出土的银芙蓉花盘盏一副,如无锡市元钱裕墓出土的银鎏金芙蓉花盘盏。湖南涟源窑藏所出银盘口径17.5厘米,重.7克,盘系打造成型,式如一枚银芙蓉,盘心凸起三枚花瓣合抱的花蕊,由花心向外铺展的两重花瓣用虚线细錾脉理,纹样和做工与彭州银盘几乎完全相同。 银芙蓉花盘盏出处:《扬之水谈宋元金银酒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sj/4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芙蓉花,隔江水,美人盈盈几千里
- 下一篇文章: 全国独家产品总代,严格保护市场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