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岁寒岁暮岁腊
年1月6日05:29:59 小寒 己亥年腊月十二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吴藕汀《小寒》 小 寒 节 气 众卉欣荣非及时 漳州冷艳客来贻小寒惟有梅花饺 未见梢头春一枝 ——元稹《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即季冬的开始。 于每年阳历1月5-7日交节,太阳抵达黄经°为小寒。 年小寒交节时刻—— 阳历1月6日05:29:59 说 文 解 字 “寒”是一个会意字 考其初文 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 宀+人+止+茻+仌 宀即房屋茻即茅草 仌即水遇冷凝露后形成的结晶体 人+止 即人踮起脚趾 用茅草四下堵塞屋洞墙缝以御寒 即便如此 犹是寒意弥渗露气深沉 此种情态是之谓寒 燠是热之始 暑是热之极 凉是冷之始 寒是冷之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到来了。 小 寒 卦 象 江雨蒙蒙作小寒 雪飘五老发毛斑城中咫尺云横栈 独立前山望后山 ——黄庭坚《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临卦六爻,涵盖小寒至立春的三十余天。 五天一候,一候一爻。 此时已是阳历丑月(约相当于阴历十二月),二阳初生,为地泽临。泽者,气也。丑月掘地下入,则见其出气。 上为坤下为兑 坤为地兑为泽 两者构成卦象地泽临 是为临卦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临字金文 临卦究其本义—— 一是: 地泽临,临是会意字。人在地上,俯鉴井下。此时二阳在下,井中水暖,始知阳气已近,此其象也。 二是: 子月复卦,天行复归,一阳初萌,而阳气尚在九天之远、九地之深。丑月临卦,已生两阳,寓以阳气积蓄,逐步壮大,持续改变阴阳对比。 深冬虽寒,却已近尾声。春的脚步临近了。 是为临卦的本义。 小 寒 星 象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范成大《窗前木芙蓉》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这便是说—— 季冬之月,日躔于玄武第三宿之女宿。 初昏时刻,白虎第二宿之娄宿居于南方中天。 拂晓时刻,苍龙第三宿之氐宿居于南方中天。 《孝经纬》曰:“......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小寒。阳极阴生乃为寒,今月初寒尚少也。” 《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 小寒,在阳则太阳黄经°,在阴则北斗星柄指向癸(天干)丑(地支)的方向,夜空的星针指向北偏东15度。 小寒节气当天所属星宿为虚宿(虚日鼠),属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小 寒 律 吕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范成大《早发竹下》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小寒在腊月,律吕为六吕第一的大吕。 《白虎通义·京师》中讲:“十二月律之谓之大吕何?大,大也;吕者,拒也。” 《礼记正义》:“大吕者,蕤宾之所生也,三分益一。律长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百四。季冬气至,则大吕之律应。” 华夏古乐有十二音高——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称律,双数称吕,合称“十二律吕”。 十二律以隔八相生法与三分损益法,次第求得。故蕤宾隔八,三分益一,复生大吕。 《汉书·律历志上》:“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钟宣气而牙(芽)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 气 候 农 时 读尽牙签玉轴书不知门外有园蔬 借令未解銮坡去也合雠书在石渠 微雨後,小寒初满斟长寿碧琳腴 不须更问荆州路便上追锋御府车 ——周紫芝《鹧鸪天》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二候鹊始巢 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三候雉始雊 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气候特征 霜雪交侵,常有冰冻。 小寒是一个气温概念,表示寒冷的程度。 阳历一月,中国北方,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低温更为罕见。 全国最冷在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南方隆冬最暖之处。一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仍能良好生长。 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最强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使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17日,恰在小寒节气内。说明小寒虽小,实际却比大寒更冷。故民间历来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之古谚。 这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人们记忆犹新的年冬,气温最低竟出在大雪节气! 华南冬季,低温不低。 这一现象有利于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之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最重要的因素。 农事农情 人工覆盖,防寒防冻。 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在浇好冻水、施足冬肥、培土壅根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覆盖法也是防御农林作物冻害的重要措施。 当寒潮来袭,泼浇稀粪水,撒施草木灰,可有效减轻低温对油菜的危害,露地栽培的蔬菜地可用作物秸杆、稻草等稀疏地撒在菜畦上作为冬季长期覆盖物,阻档地面热量散失,收保温防冻之效。 适时播种,科学管理。 中、小工棚的西瓜、西葫芦、黄瓜,应在小寒前后在冬暖棚或阳畦内的营养钵或方块育苗。对长势较弱的黄瓜,番茄、辣(甜)椒等越冬作物应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揭帘多照,病害防治。 由于阴雨雾天较多,棚内湿度大,易诱发作物的灰霉病、叶霉病、疫病、霜霉病、白粉病等。 在防治上要尽量多照阳光,即使有雨雪低温天气,棚外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可连续多日不揭,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营养缺乏,天晴揭帘时导致植株萎蔫死亡。还应施用烟雾剂或粉尘剂,要集中农药交替使用,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节 物 风 俗 阴老疑龙战风高怯海飞 枯蓬不自息归鸟竞相依 时节惊流水生涯托墐扉 哀歌向妻子吾道亦牛衣 ——刘敞《同黄子温小寒》 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 每逢小寒,家家用“九九消寒图”避寒养生。 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均为繁体字,每字九划,九字共九九八十一划。 从冬至入九开始,每天按笔画顺序填充一笔,每过一九填好一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逐日消寒,亦是冬日里修身冶情的养生良方。 腊八粥 小寒期间,有一重要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阴历十二月亦名腊月,有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腊者,猎也。冬季可以大猎,岁末需祭众神。以所获之肉,遍祭天地、先祖、山川,合祭门、户、宅、灶、井五位家神,称为腊祭。 起初祭日不定,而至少到南北朝时期,已固定于腊月初八。《荆楚岁时记》已明确有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之所以定于腊八,应是受了佛教影响。 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发觉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一位牧女见他虚弱不堪,便以奶与谷物共熬乳糜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此日正在腊月初八。腊八即是佛祖的成道日。 汉地的寺院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纪念。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之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八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布施给穷人。人们认为吃了可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之为“佛粥”。 一般,寺院的佛粥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信众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 华夏固有腊月腊祭传统与佛教佛陀腊八成道传统相结合,乃有今日之腊八节。 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节,吃了腊八粥,数着九九数,办着过年货,盼着家人归,年味越来越浓了。 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真正的“南京菜饭”,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广东人很讲究食疗。小寒因处隆冬,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不可大补。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补。 时 令 养 生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顺乎阴阳 《黄帝内经》:“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明确支出肾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冬季在人体五脏中对应肾。人身阳气根源于肾,天气转寒,寒邪最易中伤肾阳。 冬季养生,重在养肾;数九御寒,首当养肾。 五运六气: 主气:太阳寒水 客气:少阳相火 司天:厥阴风木 中运:土运不及 主运:少羽 客运:太徵 坐功:每日子、丑时,正坐,一手按足,一手上托,挽首互换,极力三五度,吐纳,叩齿,漱咽。 治病:荣卫气蕴食即呕、胃脘痛、腹胀、哕疟、食发中满、食减善噫、身体皆重、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五泄注下五色、大小便不通、面黄口干、怠惰嗜卧、心下痞、苦善饥善味、不嗜食。 陈抟老祖《坐功导引祛病图》 在二十四节气与椎体的对应关系中,小寒节气对应人体的腰4椎。 腰4椎——小寒 对应范畴:前列腺、下腰、坐骨神经、下腰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障碍 精神调摄 小寒的低温状态,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有的人年复一年地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寒冷使身体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的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针对此种情况,可多晒太阳来缓解。要注意防风防寒,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充足的阳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阳光让人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中摆脱出来,心情得以舒展。 更有论者认为,冬季的阳光可以作为“养生”的重要部分——称为“光养生”。上午10:00至下午14:00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晒20-30分钟。 起居作息 小寒时节,起居上应早睡晚起,待阳光出现再出外活动。 《黄帝内经》:“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眠寤与天时阴阳相契合是最大的养生。 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子时是一天中最阴,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此时深眠,最能养阴。 午时(11点-13点)“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超过1小时。即使不睡,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合理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即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时令饮食 俗话说“补在三九”、“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寒不仅是冬季进补的最佳时机,亦是冬季进补食材最丰富的时令。温补气血阴阳则是小寒进补的重中之重。 一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二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三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四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 适度运动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亦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 尤其对于未成年人,适当的户外锻炼对提高其耐寒力和免疫力非常有益,这便是“若让小儿安,需带三分饥和寒”的体现。 小寒锻炼,无论小孩、中老年人还是身体强健者,都要讲究锻炼的方式方法。 锻炼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不要进行单个肌肉、单块肢体的强烈运动,这种无氧代谢会造成乳酸堆积,使人出现酸中毒、困倦乏力等症状。可每周参加2-3次健身运动,如游泳、打网球、打保龄球等。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散步、慢跑、做操等。 音乐疗法 情绪过激导致身体功能失衡,从而引发各种情志因素疾病。两千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五音疗疾”理论,是指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分类,施乐以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改善身、心的不平和状态。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黄帝内经》:...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冬音为羽,属水入肾,羽调式音乐高洁澄净,淡荡清邈,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羽调式音乐可促进全身气机的下降,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滋补肾精,有益于因阴虚火旺、肾精亏损、心火亢盛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如耳鸣、失眠、多梦等。肾精有补髓生脑之功,故羽调水音有益智健脑之效。 依阴阳五行而论,羽调匹配水行人。水行人属太阴,深藏不露,内秀文静,清静平和,肯低矮就下。但阴气有余,阳气不足,或失之于消极无为、活力不够。宜配合徵调式火音音乐,调和阴阳,避免肾阴过盛而克损心阳。徵调入心,对心血管功能具促进作用,对血脉淤阻各种心血管疾病有所助益。 五个调式,对应五脏,每个调式分阴阳两韵,阴韵清理脏实,阳韵补益脏虚。同一调式,阴阳两韵,一清泄,一补益,互补中和,也是可取的。 中国音乐学院编制的中国天韵五行音乐,是比较符合中医五行理论的音乐体系,每行分阴阳二韵,可用于辨证施治,结合不同体质或症型安排设置。 推荐曲目:伏阳朗照 功效:温补肾阳、固精益气 适用症: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滑精阳痿,宫寒带下 推荐曲目:冰雪寒天 功效:清心降火、滋肾定志 适用症:心烦意乱,眩晕耳鸣,梦遗闭经 传统的意义在于 当下的在场 文化的生命在于 无时无处不在的 举手投足 和呼吸吐纳 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gn/4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兰州市西固区明堂诊所复方木芙蓉涂鼻软
- 下一篇文章: 大师笔下芙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