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训练本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ABA训练项目中最为基础的一种,目的则是训练宝宝能够“求同存异”,认知同类物品。由于本人对ABA训练也是初入门厅,我的宝宝一开始并没有训练这个项目。当我现在开始给宝宝弥补之前缺失的基础训练的时候,宝宝进度是很快的。

  

首先简单讲一下“配对”项目

  

准备两个长相差不多的苹果,一个放在桌子上,另一个放在宝宝手中。发出指令“配对”,要求宝宝将手中的苹果迅速与桌子上的苹果放在一起。如果宝宝2秒内没有完成,则应该及时辅助。

  

当宝宝能够完美完成该项目的时候,可以将苹果更换为其他实物,例如积木、香蕉、相同的玩具等。

  

当宝宝能够完美完成以上项目的时候,可以添加“干扰项”,比如在桌上放置一个苹果,一个桃子,宝宝手中一个苹果。干扰项可以逐渐增多至3到5个。

  

宝宝能够完成以上项目至少25组,可将“配对物”更改为大小不同、颜色不同但本质相同的物品,比如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的积木,都是苹果但一个是大青苹果、一个是小红苹果等等。

  

以上是关于“配对”的介绍,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这项训练无需基础,已于完成,并且能够提升宝宝的感知觉能力。

  

在此基础上,将实物换成了卡片,并且挑选了有一定逻辑联系的内容,进行了对宝宝的逻辑思维训练。

  

所谓“有一定逻辑联系的内容”的卡片,例如“母鸡”和“鸡蛋”,“冰糕”和“冰箱”,“奶牛”和“牛奶”,“玉米粒”和“爆米花”等。大家一定明白了,这些物品都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但是从外观看千差万别。

  

卡片内容一开始需要宝宝认知完成,物品认知对于宝宝应该很顺利。

  

指令当然不能再直接用“配对”,可以直接对宝宝说明。例如“鸡蛋是谁生的?”“冰糕放在哪里?”“爆米花是什么做的?”等等。并且辅助宝宝进行“配对”。“干扰项”也可以直接加入。

  

举一个操作实例: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坐在桌子两侧。桌上放置4张卡片,其中一张是“鸡蛋”,放在宝宝面前,另外三张卡片分别为“母鸡”和两个无关“干扰项”。发出指令“鸡蛋是谁生的?配对!”孤独症儿童一开始无法建立这种思维逻辑,家长应该及时辅助,并及时给予强化物,增强孩子的记忆。

  

这个训练所用的卡片内容丰富,极易引起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孤独症儿童通过大量此类逻辑思维“配对”的练习,也将慢慢自主的思索如此“配对”的原理所在。接下来就是日常的泛化,例如“蝌蚪是青蛙生的”这种一开始难以理解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了!

  

请相信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只要方法得当,孤独症儿童也能够自我思考,自我提升!

本文内容转自中国孤独症支援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孤独症,在一起

天津如辉特教康复中心的全体老师励志提升多元化教学方法,努力将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做到最好,同时向曾经帮助过我们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身怀感激之情,我们将继续努力,将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一起携手将公益事业做的更好更光明!

机构                







































夏季白癜风怎么预防
白癜风工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gn/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