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

今天,我才彻底感觉秋,凌晨风微,走在旷野里,如披着一袍软缎子。夜里也有了水意,濛濛凉,荫浓蛩重,苍空那条银河越发深邃。

我喜欢坐在石塌上,呆呆望天空,有月看月,有星看星,虫子也看,蜜虫蚊子小咬儿,我总觉着天上也有一个世界。

可太远太远,看着看着眼睛会看凉,很干净的凉。

我们已经不适合隐居在深山老林里,没电没网的日子,我们都熬不下去。只是我们心里要有杆秤,要有一把尺,良心度,美好量。

若每个人都有分寸,尘世并不孬。

我说,“我还是愿意写下去,写字是我的药也是我的排毒渠道。或者像播花种子。”

又是一年秋。早上写了一句,“一生只谈花时候,惺惺相惜秋意思。”

是想起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秋水文章难做,秋霜朋友该相惜。与花草为伍,春风常在。

文人呀,总是迫不及待,春来盼春,一路小跑,冰窟窿里抠嫩芽;秋来写秋,恨不得撕下所有树叶铺句子。

可是,那一杆清风笔,并不轻。

想吃南瓜秧,番薯尖,豌豆芽,冬瓜虾米,小磨豆腐。想吃滑嫩嫩的鲅鱼饺子,必须是刚开海的鲜鲅鱼加七肥三瘦的五花肉。

喜欢的越来越多,想也越来越饱满,真滋润,要乐吟吟活着,像棵水葱。

每年秋,都会惦记杭州西溪的木芙蓉。

木芙蓉宜临水看。翻古,李渔写芙蓉,写的正是木芙蓉:“水芙蓉之于夏,木芙蓉之于秋,可谓二季功臣矣。然水芙蓉必须池沼,‘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者,不可数得。茂叔之好,徒有其心而已。木则随地可植。况二花之艳,相距不远。虽居岸上,如在水中,谓之秋莲可,谓之夏莲亦可,即自认为三春之花,东皇未去也亦可。凡有篱落之家,此种必不可少。如或傍水而居,隔岸不见此花者,非至俗之人,即薄福不能消受之人也。”

话不繁不赘,木芙蓉“在水一方”。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黛玉掣中的酒令签,正是一枝芙蓉,写着“风露清愁”四字。寻思,风露清愁,秋也。

或许,正因如此隐隐绰绰的澹净清逸,曹雪芹才将木芙蓉予了林妹妹吧。世外仙姝的美可不正是一种想象的美吗?什么是“似蹙非蹙罥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言语是没有分量的,美是隔窗望月,是临水照花。

我喜木芙蓉,还因它叫拒霜花。

关于此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得清楚︰“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

但苏东坡觉得“拒霜”不足以显示木芙蓉的独特,作诗道: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

李时珍为此着重研究了木芙蓉和霜的关系,称“霜时采花,霜后采叶”,木芙蓉清冷宜霜,所得皆可入药。

古人咏木芙蓉,唐.黄滔有三首,且有魂有魄。

“黄鸟啼烟二月朝,若教开即牡丹饶。

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寂寥。

却假青腰女剪成,绿罗囊绽彩霞呈。

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

须到露寒方有态,为经霜裛稍无香。

移根若在秦宫里,多少佳人泣晓妆。”

我自己倒也编凑了一首,没韵没律,权当生个花趣罢了。

“一枝羞怯发红萼,一枝低眉理云鬓。

新开寒露惜婀贵,半松半掩拒霜轮。

生生如寄涉江岸,六朝烟水锦宫魂。

唯有诗人能解爱,丹青当作胭脂尊。”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和作品

请识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gn/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