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心灵的领路人而是携手同行的小伙伴-由德阳市社科联指导、FM97.4携手广汉市社科医院倾情奉献的心理关怀节目《心呼吸》上线啦!

本期话题:

了解处在社会边缘的阿斯伯格人群~

林楠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应用心理学专业)、医院心理医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擅长精神动力、青少年情绪、艺术心理治疗。

罗鹏

FM97.4《快乐帮帮帮》《雒城谩谈》主持人,《心呼吸》本期主播。

(↑戳此音频可回听本期节目哟~)

(医院医生林楠)

在以往的节目当中,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青少年、父母、家庭的话题,似乎我们很少谈论到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功能障碍者,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残疾人。

其实我国的残障人士数量并不少,根据官方的统计,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万人,占全国总人口6.34%。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上一次你在生活中遇到残障人士,是多久以前?

对于亲人朋友当中没有残障群体的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需要用力回想的问题。如果不是亲近的亲戚朋友中有残障者,我们很少能在公共空间里碰到他们,自然不熟悉,对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爱与痛也不那么在乎。

我们忽视他们的存在,也忽视他们的“不存在”。

他们似乎是活在“另一个世界”。中国残疾人、恶性传染病人和流浪者属于社会阶级最底层的人士,他们是社会最边缘的群体。

我还记得年电影《海洋天堂》上映。文章饰演的21岁自闭症青年大福喜欢水和水族馆,李连杰饰演的单亲父亲王心诚身患绝症、四处为儿子找寻安身之所,他们的故事成为许多国人接触自闭症及其家庭群体的第一扇窗。

这也是许多人第一次意识上的冲撞——“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同样在挣扎,在努力。

在我们心理咨询当中其实会有很多障碍群体的人,更多的是心智障碍群体,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脑瘫伴有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人群、自闭症谱系人群等等不同类型人群,全国约有万至万心智障碍者,他们共同的功能性障碍体现在沟通障碍、学习障碍和社会互动障碍。但是我们普通人可能对残障的认知停留在“必须是坐轮椅或者看不见”上,这也是我们普通大部分人的看法。

我们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不光是针对我们普通人遇到的生活上的问题,我们还有一部分工作是针对我们心智障碍群体的。

心智障碍的成因复杂,很难一概而论,任何原因造成脑构造或其新陈代谢障碍,使脑功能受损都可能导致心智障碍。

如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中毒因素、早产、出生时缺氧、甚至环境污染都有可能导致心智障碍的原因。但是我们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他们的“障碍”有一部分是社会造成的。

个人与环境交换作用论认为是因为个体生物医学因素和障碍的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导致了心智障碍者在社会参与方面的障碍。

为什么我们在公共场合很少甚至没有见过他们呢?

大部分的心智障碍者被家人留在家里照看着,他们不出门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不会出门或者家长不让他们出门,而是因为社会由于对心智障碍者群体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对他们仍存在着许多偏见和误区。不少的心智障碍者家长表示每次带孩子出门时都会接受到旁人异样的目光,甚至还有人对孩子的举动进行谩骂,这让他们感到心痛。为了让孩子少受这种歧视之苦,很多家长宁愿把孩子“养”在家里。

其实我在工作过程当中,就发现我们的自闭症、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等障碍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但是很少有家长愿医院来就诊。

一方面是因为可能家长对于孩子的各种困难时难以接受的,自闭症发病的时间一般是3-4岁,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所以这时候,很多妈妈其实是难以接受自己孩子是有一些问题的,所以选择逃避。

另外一方面,我们社会对这些障碍人群其实是有很多偏见的,心智障碍者有时会大喊大叫,推倒东西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意伤害别人,而只是他们对社交规则的理解能力、与外界沟通能力比较弱。

父母害怕孩子在公众场合受到伤害,所以宁愿自己承担很大的压力和痛苦。

其实心智障碍者的父母同样需要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sj/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