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系列之永乐皇后死于癌,引出以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951583.html 永乐皇后徐仪华之死 话说年,明朝永乐皇后徐仪华驾崩了!时值夏天,天气十分炎热。举国悲哀,輟朝三日,禁屠宰七日;南京城里一片素白。永乐皇帝朱棣素服御驾西角门,发誓不再设立新皇后;南京的文武百官和四品以上诰命夫人,都在思善门哭祭。可是徐仪华的主治太医——安亭侯、正二品官员、太医院院使刘纯却待罪家中;不敢多说一句话,内心揣测皇帝将要给予的各种处分。 永乐皇后徐仪华年,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受到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怀疑,面临被捕的危险。燕王妃徐仪华的二弟徐增寿,让刘纯到北平给朱棣送一份重要的情报。刘纯是江南名医,又是徐仪华的表弟;他们的外祖父都是谢再兴将军。而谢再兴将军被开国皇帝朱元璋杀了。开国元老——中山王徐达的女儿徐仪华,是朱棣一生中唯一信赖的人。刘纯到了北平,向表姐夫朱棣密报,朱允炆在朱棣周围安插了大量的刺客。朱棣大吃一惊!怎么办?刘纯给朱棣出主意装疯卖傻,用来蒙蔽朱允炆。 后来,燕王朱棣发动了夺取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皇位的奉天靖难战争。刘纯日夜督造军功散,给受伤的将士使用。军功散是刘纯的祖先——金元时期医学家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人称刘河间的秘方。这是一种白色的药粉,敷在刀伤、箭伤、烧伤的创面上,能够使伤口迅速愈合。在这场战争中,朱棣曾经身负重伤,就是内服外用军功散迅速痊愈的。当时,朱棣特别高兴,就把佩剑送给刘纯;给予他先斩臣民,后奏燕王朱棣的特权。 在战争中,燕王妃徐仪华的策反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战事最吃紧的年,徐仪华得了乳岩——现代称之乳腺癌。于是,刘纯就使用沙鱼胆给她治疗。这也是他的祖先刘完素向东海渔民学习,用来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尽管口服沙鱼胆的副作用很大,徐仪华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但是她的病情还是得到了长期的缓解。因此,朱棣和徐仪华很感谢刘纯,并且和刘纯结成了儿女亲家。但是七年之后的年,尽管燕王妃徐仪华已经当了永乐皇后,最终还是死于乳岩流注,也就是现在说的乳腺癌全身转移,享年只有46岁。 尽管刘纯知道永乐皇后徐仪华必死无疑,但是亲眼看着她嚥了气,看着永乐皇帝朱棣悲痛欲绝的样子,刘纯十分惶恐;因为他知道按照皇家的规矩,皇帝盛怒之下,主治太医是要被追究责任的;医院,或者被流放辽东;重者要被锦衣卫逮捕拿问。 当个医生不容易,当个太医更不容易,因为官法历来偏袒病人;只要把病人治坏了,主治太医不是挨板子、就是流放、甚至被杀头;有的还要被抄家、灭三族。 医院的最高长官院使,曾经处理过许多太医和医官;看着他们一肚子委屈,看着他们泪流满面,看着他们家破人亡;刘纯也是十分同情的。然而官法无情,他只能挥泪执行。要知道,许多疾病是不容易治疗的;例如:乳岩、痨病、血鼓等,能够让病人多活几年就不错了。为什么病人死了,官法要处罚医生呢?结果许多医生面对疑难病人,都是辞谢不治。刘纯曾经与刑部尚书谈论过此事,能不能网开一面,不要如此处罚医生;因为医生已经尽力了。刑部尚书说:“老侯爷,您说将官打了败仗怎么处罚?”是的,战败者斩!想不到皇后真的死了,现在官法要轮到自己身上,刘纯能不胆战心惊吗? 细想起来,许多太医是糊里糊涂地被革职、责打、流放、杀头、灭三族的。 当个太医是非常荣耀的,许多医生把当个太医,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然而当个太医又是十分危险的,这就是稍微出现差错,甚至只是因为皇帝不满意,那么太医就会遭到严厉的处罚。太医的危险就是治疗中的差错,但是倘若皇族不得病,那么太医就安全了。 刘纯暗想,如果我有来生,那么我一定要琢磨出不让人得病的方法;而且要琢磨出一套非常安全的治病方法。否则这个太医的职业太危险了,因为皇帝动不动就让锦衣卫杀太医。锦衣卫太可恶了。过了十几天,圣旨终于到了。听了太监的宣读,跪听的刘纯惊呆了;直至儿子们提醒他,他才接旨谢恩。以囚试医奇怪吗?不奇怪。因为明朝的死囚犯及其家属没有人权。 比如,为了整肃吏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年规定,无论官大官小,只要贪污60两银子,一律判处死刑。这种死囚犯不仅要砍头,而且还要被剥皮。当时各个府、州、县的土地庙就是剥皮场;而且在官府大堂的公座旁边,就摆着人皮囊。死囚犯被剥了皮,其家属是无权抗议的。 再如,为了刑侦取证,明朝的大明律规定,可以使用死囚犯做试验。明朝成化年间,江西省铅山县有一个砍柴人爱吃黄鳝。有一天,他吃完妻子做的黄鳝之后,突然肚子疼,挣扎了一会儿就死了。邻居怀疑是砍柴人妻子投毒,就把她扭送县衙。砍柴人妻子不承认,而且验尸也没有投毒的证据。这怎么断案呢?县官张昺怀疑是黄鳝中毒。然而谁也没听说黄鳝有毒。怎么办呢?根据砍柴人妻子描述的黄鳝的产地和形状,县官张昺让渔民捕来同样的黄鳝,让砍柴人妻子当场烹调。然后提出一名死囚犯,当场把黄鳝吃掉。结果,死囚犯吃完黄鳝之后,突然肚子疼,挣扎了一会儿就死了。于是县官张昺判决砍柴人妻子无罪。死囚犯提前死亡,其家属是无权抗议的。 古代的死囚犯,尤其是明朝的死囚犯,其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且不说为什么被定罪,这个人一旦被判处死刑,即便是宣布秋后处决,也可能被随时处死,或者当了试验品,以及瘐死狱中。这是非常不人道的,然而历史就是如此。 以囚试医进入序幕 以囚试医,应当从哪里入手呢?刘纯认为应当从辨证施治入手! 因为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如果指导思想不清楚,那么就会一步错百步歪,整个试验过程就是混乱的。辨证的证是证候群;证候群是疾病的病理,是疾病的本质问题。那么人类的疾病到底有多少个证候群呢?《内经》的病机是19条,刘完素又新增了一条,也就是说证候群只有20个。但是有些医生把辨证施治理解为对症治疗了。因此把证候群随便划分为几百个,甚至无数个,这显然是胡编乱造了。编写《普济方》的医官都是当代名医,但是从年到年,花费四年功夫编写的《普济方》,却把证候群分为个。这些医官显然是受命于周王朱橚贪大求全的要求,不能埋怨那些名医敷衍了事。 到底应当有多少个证候群呢?刘纯和医官们经过两年多的激烈讨论,终于参照《内经》的19条病机,把两千多年来发现的个疾病,根据症状归纳为16个证候群。周王朱橚是个外行,他主持编写的《普济方》,收集了个论点,个疾病,个证候群,个处方。好像是面面俱到的医学巨作,其实只是问题的罗列,这让初学者无所适从,也无法指导临床工作。 刘纯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组织医官讨论并确定了16个证候群。这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但是怎样去治疗这16个证候群呢?在《普济方》的个处方中,是应当筛选出一些处方,还是应当改进,甚至是应当创立新处方?刘纯要求医官们,必须采取制造疾病模型,然后再去找治愈的方法,去考虑这些问题。千万不能抱有门户之见。只有能够制造疾病,才能明确疾病的病因;只有能够治愈疾病,才能真正掌握疾病的治疗方法。 由于许多人得病之后,都是不想吃饭,结果是自己把自己饿死;这就要研究如何让病人想吃饭以及吃什么饭的问题。因此,除了16个证候群之外,还要加入升提胃气和食疗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病人不想吃饭了,饿也把人饿死了,还谈得上怎么治病吗?病人吃什么饭才能迅速强壮呢?不能越治越虚弱啊!这样算起来,应当是研究18个问题。 也就是说,刘纯和医官们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把繁文缛节的医学条文,变成了提纲挈领的18个问题。 是的,证候群是疾病的本质。疾病的名称很多,但是许多疾病的本质是类似的,抓住了疾病的本质,就能将问题迎刃而解。 治疗疾病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例如,癌症的本质问题是小血管增生。只要破坏癌块内部的血管形成因子,癌细胞就可以失去营养供应而不杀死亡。但是如果见到肿块就对症治疗,就使用手术放疗化疗去消除肿块,而没有彻底解决血管增生问题;只要存在一个癌细胞,就会继续分泌血管形成因子,于是癌块又出现了。这就是辨证施治与对症治疗的不同之处。 西医是讲究对症治疗的,西医不去研究疾病本质问题;而是一个病一个病地提出治疗方案,这就把同一类疾病搞得很复杂。拿非典型肺炎来说,今年流行的是A病毒性,于是提出一个治疗方案,大家会治了;可是,明年流行的是B病毒性,大家就不会治了;如果后年流行的是C病毒性,大家就更糊涂了。这叫没有抓住疾病的本质。但是西医高举解除病人痛苦的大旗,确实迷惑了很多人:你发热吗,给你退热;你疼痛吗,给你止痛;你失眠吗,给你镇静;但是疾病本质是什么呢?对不起,搞不清楚!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将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疾病;如果不能抓住疾病的16个本质,而是一个病一个病地研究,那么人类就会为了治疗几万种疾病,而罗列出几万个治疗方法。一个医学生即便一天学习一种疾病,也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毕业,那么毕业之后也就该退休了。为了缩短学习年限,如果医学院分别按照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眼科、五官科、口腔科等分科教授学生,那么由于分科过细,毕业生就会出现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其知识面就会非常狭窄。例如,内科毕业生不会处理疮疖,外科毕业生不会处理感冒。这是医生吗?不!是一群废物。医生必须知识全面,才能专深一门。但是不采取执简驭繁的研究方法,是绝对不行的。 年,试验开始了。这18个队同时开展了工作。刘纯制造疾病模型的试验,都贯穿着一个思想,这就是:病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诱发条件;其中,主观原因=胃气下降+营养不良,客观原因=有害因素,诱发条件=促进因素。 婴儿饿了,就哇哇地哭;这就是饥饿感。小孩子饿了,就闹着要吃饭;这就是饥饿感。成年人早晨起床了,就感觉饿得难受,一定要吃早点;这就是饥饿感。老婆婆的饭量很好,到钟点儿不开饭就催促儿媳妇做饭;这就是饥饿感。昏睡的病人醒了,要吃东西,守护的人高兴地说,谢天谢地,他要东西吃了;这就是饥饿感。伤员的伤势很沉重,但是吃饭如狼似虎,医生就不担心他死掉;这就是饥饿感。因此有饥饿感的人,就活下来了;而没有饥饿感的人,就不能够很好生存。刘纯研究胃气的目的,就是要搞明白,采取什么办法能够迅速升提病人的胃气,使病人能够迅速产生饥饿感而能够活下来。 刘纯研究胃气的目的,就是要搞明白,采取什么办法能够迅速升提病人的胃气,使病人能够迅速产生饥饿感而能够活下来。 如何让病人的吃、喝、拉、撒、睡的过程正常地运行呢?要知道,许多病人不是因病致死;而是不想吃饭,结果是自己把自己饿死了。让病人想吃饭,是病人痊愈的先决条件。中医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中医许多治则中的最基本的一条原则。中医认为胃气就是人体的元气;损害了胃气就是死路一条。 世界上,没有一个母亲,因为婴儿不想吃奶而欣喜若狂;也没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不想吃饭而手舞足蹈;更没有一个家属,因为病人不想吃饭而千恩万谢。如果有这种人,那么不是精神病患者,就是别有用心。然而确实有些现代病人,可能是精神出了毛病,认为自己是铁打的机器,不把吃饭当成大事。不过,大多数人是重视吃饭问题的。可是很多人又不知道吃饭要靠胃气。没有胃气,吃饭等于没吃!那么什么是胃气呢?刘纯说:“胃气者。知饥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饥饿感,吃饭才能被消化吸收;否则,吃饭就是酒肉穿肠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cz/10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继香蜜琉璃后,现在霸榜的是它,9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