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镇痛之前,建议分清不通则痛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会有各种疼痛,比如久坐的人经常导致肩颈疼痛,腰肌劳损,经常运动的人会导致关节损伤,关节酸痛。导致身体疼痛的原因有多,根据原因不同,中医把各种痛进行总结,最后归纳了2种最具代表意义的痛,一种是“不通则痛”,另一种“不荣则痛”。 那么这2种痛有什么区别呢?背后又各自反映出哪些病机呢?今天就围绕着“痛”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先讲理论,其实疼痛有虚实之不同,“不通则通”,当人体气血发生阻滞不通,就会引发各种疼痛,这种称为实痛。“不荣则通”是当人体经络中气血减少不足,也会引发疼痛,称为虚痛。 “不通则痛”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曾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立,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又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这些便是“不通则痛”的说法。 其中意思是:经脉受寒,寒气入体,使原来畅通的气血因寒气凝滞,气血运行不通畅而发生的疼痛。还有就是在小肠内热气太盛,煎熬肠内津液,使大便坚硬干结,大便闭塞不通,腹部胀痛。 “不荣则痛”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其意思是指:寒气入侵背部的俞穴,俞穴是经脉与脏腑相通的穴位,寒气使血液凝滞,不能流通,所以血虚。血虚就是血液不足,不能滋养身体。血虚的经脉就会痛。其中有一条经脉叫心包经,它的俞穴在背部,与心相连。所以寒气入侵背部的俞穴,就会引起心包经的痛,并且与心相牵引。 说白了就是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亏损,脏腑经脉失养、营养物质不足而导致出的疼痛。 由此可见2种痛,一个是堵,而另一个则更偏向于虚。那么如果我们身体出现了疼痛,怎么分清是“不通”还是“不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主观感受来大致分辨下: “不通”(实痛)的感受是: 痛有定处,一般不移动或移动范围小。 痛感剧烈,如刺痛、胀痛、绞痛等。 痛处肌肉发胀发硬,按压加重或不减轻。 痛发急促,多由外伤、寒湿、瘀血等邪气阻滞所致。 痛随邪气的消散而减轻或消失。 “不荣”(虚痛)的感受是: 痛无定处,常游走或移动范围大。 痛感缠绵,如酸痛、麻痹、空虚等。 痛处肌肉发软无力,按压减轻或有舒适感。 痛发缓慢,多由阴虚、血虚、阳虚等正气不足所致。 痛随正气的补益而减轻或消失。 通过以上主观的感受,是不是一下子就分清了自身的“痛”是“不通”还是“不荣”,之前我们也提到了,形成痛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疾病会带来这些痛呢?举8个最常见的例子说明: 1、外伤引起的刀伤、跌打损伤等,属于实性疼痛。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xz/11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异烟肼是治疗药物,但有人竟用来毒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