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本草纲目》记它的别名有“地芙蓉”、“木莲”,都是因为花色鲜妍如荷花,又是生长在地上的木本的缘故。从十月始开,开过霜降、立冬、小雪,到十二月初,仍满头红花。之后花期渐过,只剩蓬茸珍碧的掌状叶子。因此又有一个很雅气的名字,“拒霜花”。

芙蓉袅袅居于枝头,有繁花不尽之感。花初开时乳白色,到下午四五点,便淡淡染上粉红,花瓣上散布着白色的丝络,阳光下看去有如微微透明的绢纸。第二天红色加深,变成一种极少女气的娇红,使人心动。到第二天傍晚,花瓣已微微蜷缩在一起,但并不即落,望去仍是好看的。卵圆形的叶子带着五到七个尖尖的角,叶子背面有茸茸的毛。叶梗很长,拖曳下来。

因为荷花与木芙蓉的花期前后相续,又有“芙蓉”、“草芙蓉”、“水芙蓉”等名称上的相近,古人们最初写诗时,便常常将木芙蓉与荷花并举,相连提起。加之木芙蓉喜欢肥沃、湿润的沙土,宜于植在水边,于是木芙蓉的形象也逐渐与水相连。

南朝江淹的诗中已经说“愿芙蓉兮未晦,遵江波兮待君”,到唐末,诗人高蟾有一首有名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容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不开。”诗人科举未中,于是将自己比喻成开在秋江边的木芙蓉,不像靠近天子与权贵的得势者那样,倚云和露,应春而开。

五代时的诗人谭用之经过湘江,也写下了一首咏叹自身怀才不遇的诗,其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两句。《群芳谱》中所谓“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又因为木芙蓉与菊花花期相近,因此也常常与菊花、芦苇、枫叶等代表秋候的风物一起,成为点染秋老的景致之一。如苏轼的诗,“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花树与水面相映,的确更澄净鲜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sj/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