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关于冲洗的调查仔细研究了有关冲洗效率的变量,但与前几十年不同的是,这些研究利用了新的实验模型。Hsieh等人使用热成像分析来记录离体牙冲洗期间的液体分布。他们发现,当根管预备达到ISO尺寸30(0.3mm)时,应将27号注射器放置在距根尖止点3mm处,以实现成功冲洗。当针尖放置在距根尖止点6mm处时,只有当根管预备到至少ISO尺寸50(0.5mm)时,才能看到冲洗成功,这表明通过针尖的根尖放置和更大尺寸的根管预备,冲洗得到了改善。另一项研究利用接种到根管中的生物发光细菌实时成像,证实了冲洗受针尖放置深度的影响。在冲洗前后对生物发光的发射进行了成像,结果表明,当针头放置在距离工作长度1mm处时,细菌数量显著减少,而不是距离工作长度为5mm。同样的技术也被用来证明增加的根管弯曲度会对冲洗效率产生负面影响。Huang等人的一项研究对影响离体牙中染色胶原生物分子膜去除的不同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名。胶原生物分子膜的厚度接近细菌生物膜的厚度。在冲洗前后,对被染色胶原覆盖的根管表面的百分比进行量化。作者发现,按照优先级降低的顺序依次是,针尖的放置深度,根管预备的根尖大小和锥度,使用动态或静态冲洗技术,这些是影响根管内胶原膜去除的因素。在基于软光刻技术的模型中,使用微粒图像测速技术进行实时流体运动分析,也验证了动态冲洗技术,例如,与传统的注射器冲洗相比,连续超声辅助冲洗与显著的生物膜减少和顶端三分之一处的有效流体流动效应相关。Park等人在一项研究中检查了针尖以外的冲洗剂清除区,该研究准备了一个塑料根管模型,并用染料填充根管。使用不同设计的针头在根管中冲洗染料,针头保持在距离工作长度3mm的位置。以1至15mL/min的精确流速输送冲洗剂,并测量针尖末端清除的染料长度。从1毫升/分钟开始,从针尖末端清除的染料长度随流速增加而增加,但无论针尖设计和针头大小,当冲洗流速超过4毫升/分钟时,染料清除长度稳定不变。在高于4mL/min的冲洗流量下,针尖以外的染料清除长度在2至3mm之间,因此无论针头设计如何,染料清除范围都相似。CFD(计算机流体动力学)和分析建模已证实存在滞流面,超过滞流面,冲洗剂将不会从针尖末端穿透。一项CFD研究确定,无论使用何种流速,针尖以外的冲洗剂更换极限为1至1.5mm,这包括15毫升/分钟的高流速。通过CFD分析,增加根管锥度和较大的根尖预备尺寸可以改善冲洗剂的更换。通过CFD分析研究了针的放置深度,Boutsioukis发现一根30号的末端封闭侧方开口针头无论其在管中的位置如何可以置换距针头顶端达到1至1.5毫米的冲洗剂,。因此,极有可能在不需要非常高的冲洗流量的情况下实现冲洗剂的最大交换。

冲洗剂清除区是指冲洗期间冲洗剂穿透针尖以外区域的长度。尽管偶尔会有相反的说法,但当使用侧方开口(“安全针头”)或开口针头时,冲洗剂的穿透长度确实比针头的位置长。然而,清除区通常被限制在1毫米到3毫米之间,并且在流速约为5毫升/分钟的情况下,清除区不再增长。

一项关于冲洗剂流速、清除区和冲洗压力的研究表明,当流速增加到5mL/min时,针尖上方的清除区增加。在较高流速下,清除区的深度不会继续增加。然而,冲洗造成的压力继续以线性方式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基于真实犬牙的microCT扫描,建立了犬齿根管虚拟模型中冲洗液流动的计算机流体力学模型。复杂的数学模型预测了针尖以外的水流范围、根管各部分的流速以及冲洗剂引起的根管壁剪应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pz/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