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寒露,九月节。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白日幽晦,天寒夜长,

风气萧索,雾结烟愁。

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

归鸿将急于南飞,

哀鸿遍野,秋残如血。

寒露

印象

Q

小朋友们,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是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关于寒露,你还知道哪些呢?

寒露

气候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寒露的解释是: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我国古时曾使用的“平气法”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

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三候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

养生

衣:早晚适时添衣

Q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秋天早晚凉意甚浓,此时不要经常赤膊露身,要多穿些衣服,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食:多吃水果润燥

Q

天气似乎越来越干燥了,这该怎么办呢?

中秋之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病力。

注意睡眠和锻炼

Q

深秋来临,最容易感冒,如何提高免疫力呢?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秋游也是一种好的活动形式,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寒露

习俗

Q

寒露时节,你知道哪些习俗呢?

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秋钓边

在“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一段时间,向阳的浅水区域温度较高,浮游生物比较丰富,因此鱼儿最喜聚这样的地方觅食,此时钓鱼易上钩、易钓获,也就是钓谚所说的“秋钓边”。

斗蟋蟀

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南宋诗人叶绍翁也曾写下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名句。

观红叶

很多地方有秋日赏枫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的习俗,不过寒露节气还没有红枫叶,到了暮秋时节才有红枫叶。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各地的红叶在辽阔的大地上呈现的时间是不同的。

Q

那么小朋友们,你们参与了哪些习俗呢?

金色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当然要走出家门,去公园、去景区登高赏秋啦!

金色秋天,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们最喜欢秋天的很大原因,是可以在这个季节大饱口福!

寒露

诗词

古人常常以诗抒情,或者表达人生哲理。寒露时节,小朋友们大家分享几首关于寒露节气的诗词,敬请欣赏古人眼中的秋色!

池上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

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

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

仍值酒初醒。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

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

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

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

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

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

将晞聚更难。

木芙蓉

韩愈

新开寒露丛,

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

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

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

无令便逐风。

草木零落,众物蛰伏,

但诗意生活乐趣不减。

朝饮花露,夜卧松下。

芦荻轻飞,秋浓夜凉,

但你我情谊未曾更改。

围坐食蟹,暖酒畅叙。

天虽凉,情愈暖

天寒露重,望君珍重。

影音资料

董圣洁

图文资料

沈维亦

编辑

张博文

审核

校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gn/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