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很多家长在说:“我和孩子真的没有办法沟通,他根本不听我说任何话……”“我总是控制不住的要去吼孩子,甚至打孩子……”“我很想好好和他说话,我也想做一个心平气和的妈妈,可是每次看到孩子那个样子,我就暴跳如雷……”“每次打完孩子,我也很后悔,很难过,可是如果我不发脾气,我根本控制不住他……”……父母和孩子的冲突每天都在上演,他们彼此吼叫、彼此伤害:父母被孩子气的半死,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被父母搞得伤心,埋怨父母不理解他。很多时候,父母被搞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孩子。有一些善于学习的家长会去看很多有关亲子教育的书籍,很多书里会提到:作为妈妈需要去理解包容自己的孩子,看见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一个温暖、包容、支持的环境。但是,道理归道理,当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还是很容易失控。那么,具体该如何去理解和做到这温暖、包容、支持的环境呢?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叫做:母亲的阿尔法功能。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比昂有一个理论叫:阿尔法功能。比昂认为人的情感分为两种:忍受得了的情感是α元素,忍受不了的情感的是β元素。β元素不能被思考,被定义,在人的心理空间也没有它的位置。β元素是一种强烈的、未成形的情感,具有旺盛的能量和破坏性。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会让人陷入绝望,甚至疯狂。生活中,我们常常的控制不住发脾气、歇斯底里的喊叫甚至摔东西、骂人等,都是β元素。而α元素是我们可以用思维去整理,用语言去表达,用意识去压抑的,总之,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去处理α元素。一个人要想健康、轻松愉悦地生活,就需要把自己的β元素转换成α元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智功能,被称为“阿尔法功能”。阿尔法功能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适宜的启用阿尔法功能,就能避免很多亲子冲突,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鉴于母亲与孩子的亲密链接,我们着重说一下“母亲的阿尔法功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与外界有很多的冲突。比如孩子贪玩好动的天性与外界的规矩约束就在不断形成冲突,这些冲突会引发孩子很多种情绪。孩子本身是无法理解这些情绪的,如果母亲没有及时的对孩子的情绪做一定的梳理,那么,孩子在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会经常处在这些情绪的冲突之中,让孩子感到非常的混乱。比如在孩子哭泣、吵闹、发脾气时,母亲要做的并不是让孩子不许哭、不许闹、不许发脾气,而是要去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情绪是怎样的:是害怕?是委屈?是愤怒?还是其他的……然后母亲再把自己理解的这些内容讲给孩子听,试着让他自己去理解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孩子也就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哭闹、发脾气甚至更加了解了自己这样哭闹所代表的感受、意义是什么。一旦孩子理解了自己的情绪,也就可以更好的去掌控自己的情绪了。当母亲能够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梳理,把孩子的情绪进行分类、命名,让它们成为可以被孩子理解和接受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东西还给孩子,这就是“母亲的阿尔法功能”。然而,现实中,母亲常常奔波于各类事情,工作、家务、生活、人际等,母亲自身就常常处于各种情绪中无法自拔,如果母亲自己的情绪都处于混乱中,也就无法帮助孩子梳理各类情绪,母亲的阿尔法功能就会非常的弱,就会不自觉的做出和自己想法相反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会说:“我不想吼他呀,不想打他呀,但我就是控制不住,骂完打完了又后悔了……”比如,孩子做作业磨蹭,不专心,妈妈坐在一旁盯着他,告诉他:“你能不能认真点!你怎么这么贪玩呀?这样写不对,重写!”妈妈的这些话很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也会很不厌烦,要么发脾气不写了,要么带着很重的情绪乱写一气;看到孩子这样,妈妈的情绪也很容易被孩子激惹。当被孩子激怒时,母亲无法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情感感受,只觉得有一股无名火腾得一下就起来了!然后,把自己未经分析和调整的,无法承受的强烈情绪,抛给孩子去承受。孩子这么小,他怎么能承受的住,理解的了呢?于是,势必会引发大吼大叫、鸡飞狗跳,甚至从女子单打孩子,到夫妻混合双打孩子的场面。面对以上场景,如果具备阿尔法功能的母亲,她就能够先去认识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比如:“自己着急的原因是什么?是害怕孩子作业完不成自己没法向老师交代吗?还是觉得孩子太贪玩,以后学习不好怎么办?还是觉得孩子态度这么不认真,一点都不像自己那样严谨……”当母亲意识到自己的担心和焦虑是什么,她才有能力去应对孩子的情绪,也能够试着去理解自己的孩子。她会想:“孩子已经很努力了,我不断的催促和指责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当他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就会退缩。当他完成不好作业的时候其实他自己也是很着急很难过的,所以才会对我发脾气,他把情绪扔给我,其实是期待我能够去帮助他的。”只有当母亲平静下来,才能思考和容纳孩子的情绪,从而才能做出些什么事情真正的帮助到孩子,帮助到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因此,母亲(父母)是否具备阿尔法功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人格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整合的最重要的功能。在以后的文章中,我尽力整理更多阿尔法功能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期望各位父母学起来,尽量避开亲子冲突的雷区,陪伴孩子快乐成长。·END·

作者简介:

芙霜(小柒),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房树人绘画测评分析师、沙盘游戏咨询师。

参与幼儿、青少年相关教育工作10余年,帮助关爱幼儿、青少年及家长们的心理成长和家庭教育,携手公益,关爱留守儿童、青少年成长、女性成长等活动。

爱写文、慢生活、聊心理、喜育儿,偶尔瞎掰。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fumua.com/lfmsj/5005.html